作者:赵谦玺
2025年4月15日-16日,英国英中了解协会(SACU)“重走乔治·何克路”访华团一行12人来甘肃山丹县进行友好访问。访问团参观了培黎职业学院、培黎学校、雷台故居和艾黎纪念馆,到艾黎与何克陵园举行了悼念缅怀活动。访问团一行还参加了“色彩绚丽的生命——中国抗战中的国际友人乔治·何克生平事迹展览”开展仪式。这也是英中了解协会前主席孙如意第二次来到山丹。依然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惊喜,她在展厅里看到自己父亲捐给纪念馆的当时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生产的坐垫!这不是巧合,而是英中了解协会与中国甘肃山丹的不解缘分。
英中了解协会1965年5月,在伦敦正式成立,来自英国各地的数百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首任主席和会长是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当时新中国和英国尚未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一群志同道合的英国人士以非凡的政治胆魄和远见卓识,打破了当时的坚冰,共同创办了这个协会。协会致力于促进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帮助英国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推动英中了解与合作。
李约瑟,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20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1924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夏天,英国文化委员会任命李约瑟为设立在中国重庆的英-中科学合作馆馆长,并兼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

1943年李约瑟拍摄的路易·艾黎和孙光俊、王万盛在莫高窟中寺前院
1943年夏天,正在艾黎与何克计划向西迁校的时候,李约瑟博士从重庆去玉门油田考察和讲学,途中经过陕西凤县双石铺镇,在培黎学校的车间里修理卡车,遇见了路易·艾黎。艾黎邀请他在窑洞里共进晚餐。之后,艾黎搭乘李约瑟的卡车一同前往玉门,顺路考察和了解甘肃的西部。到达兰州培校的时候,艾黎挑选了两名学生做李约瑟博士的助手。这次考察,往返都在山丹歇宿,他们细致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为后来学校西迁山丹埋下了伏笔。艾黎也与李约瑟博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4年12月,李约瑟在伦敦作了《战时中国的科学与生活》的广播演讲,为中国呼吁国际援助,促使英国文化委员会给予中国大批物资援助。
1946年3月,李约瑟收到了他剑桥的左翼朋友、生物学家朱列安·赫里胥的邀请,回英国担任新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处处长。在伦敦和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工作了两年。在他的积极宣传下,山丹培黎工艺学校,这个建在中国西北内陆戈壁大漠上的特殊学校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并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和推广它探索的“创造分析”实践性教育。
李约瑟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列举了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中国人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

老校友孙光俊捐赠的培黎学校生产的坐垫
巧合的是,当时挑选作李约瑟博士赴玉门和敦煌考察助手的两名学生,后来被学校推荐送往英国学习纺织,其中一人就是孙如意主席的父亲孙光俊。孙光俊在学习期间与一名英国护士相爱,留下了这一颗友谊的种子。孙如意在《从英国到中国》一书中讲述了那段经历。

英中了解协会会标
SACU是一个民间组织,她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了解”二字。协会标志选用汉字“友”,其字形由两只相握的手演变而来,象征着“携手联结友谊”的深刻寓意。SACU的会刊《中国眼》向会员及英国人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科教文商等等各类知识及信息,四十几年来不曾间断。SACU还组织各类活动介绍中国,细致到从汉字、道教、中医甚至是风筝,内容丰富而生动,为英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大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SACU的脚步也随之迈得更远。其中一个质的飞跃就是旅游代表团的成立,为英中双方民间友好往来,了解交流的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亲眼见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北海,了解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宝藏。SACU的事业在大不列颠的土地上红火地展开着,促成了中英多个友好学府和姐妹城市的建立。
英中了解协会成立60年来为促进中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在弘扬历史、传承文明中谱写民心相通新篇章,展现中国的积极形象,为中英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孙如意写的《从英国到中国》
英中了解协会前主席孙如意表示,父亲孙光俊80多年前曾在何克工作的培黎学校学习,并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访华期间担任助手。孙如意说在西方看到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不一样,她将努力让英国人看到中国人是多么可爱。李约瑟于1965年创办了英中了解协会,致力于促进英中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至今已经60年了。2009年,李约瑟与艾黎、斯诺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这次的“重走乔治·何克路”访问,有乔治何克的外甥、侄孙、重孙三代人和五名协会会员,就是为了延续何克和李约瑟的精神,让英中人民的友谊一代代传承下去。
英中了解协会和中国甘肃山丹的跨国友谊,源于82年前的李约瑟博士赴玉门和敦煌的考察讲学,萌芽于上世纪40年代培黎学校学生的赴英国留学,发展兴盛于改革开放。现在,自信的中国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时候,英中了解协会和中国甘肃山丹的双手紧紧相握,共赴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