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路:胜利的印记 | 来时路上·抗战地标

0

“来时路上·抗战地标”,今天我们走近漯河市受降路。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尚颖:这里是漯河市区的受降路,它是全国唯一一条以“受降”命名的道路,记录着80年前的伟大胜利。

年逾古稀的薛泮郎老人是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居民,一直住在受降路附近,小时候常听家里老人讲受降路上的故事。

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居民 薛泮郎:我家就在这住,离这不远,这发生的故事我是知道一点。过去日本鬼子在这时候,无恶不作,平常谁都避而远之,他虐待这些老百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

【现场】我们胜利了

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共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漯河是日本侵华部队第115师团司令部所在地,被确定为全国16个受降点之一。

漯河市源汇区文化旅游局 党组书记 局长 丁娜:1945年9月20日,受降仪式在山西会馆举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漯河二中。侵华日军共计3万多名,在漯河向中国无条件缴械投降,侵华日军部队的司令官应森效把佩戴的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向中国投降。

受降仪式结束后,驻漯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缴械,并办理军需物资的清点移交手续。

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居民 薛泮郎:那时候他(日军)就不威风了,服服帖帖的。中国军队控制他们了以后,这些日本兵,他也没有事干,给他找个事干干,就叫他们在这修路。当时老百姓没事了都过来看, 感觉确实有一种胜利感,扬眉吐气。

漯河市源汇区文化旅游局 党组书记、局长 丁娜:在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中国军队命令他们将竹木街西段的小土路加宽、取直、修整,建成了宽8米,长约700米的大道,这就是后来的受降路。

漯河市中州抗战纪念馆讲解员 张茜: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漯河老百姓纷纷捐款捐物,在漯河车站花园修建了受降亭,那我们现在面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这块原碑,漯河是全国16个受降点其中一处,也是唯一一处为抗战受降建亭立碑的地方。

80年过去了,受降石碑依旧。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不能忘,更不敢忘,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每个人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