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北上》自开播以来,迅速掀起追剧热潮。剧中,巴城的运河风光、老街巷弄、市井生活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如今化作游客镜头里的鲜活记忆。上海游客李女士表示,“得知这里是《北上》的取景地,就特地来打卡了。还特意去了剧里的老街、茶馆、码头等地方,特别有真实感。”

“影视+旅游”热潮持续
坐落于巴城镇中心地段的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老街主要由大街、小街、东大街、巷路、盛家浜、石桥港组成。其中,精华部分大街东西长约280米、宽约1.8米,街道两旁清末民初古建筑傍水而立,天然绘就一幅锦绣江南的水乡画卷。《北上》中“花街小院”、运河码头、老街巷弄等,都取自巴城老街。
“电视剧《北上》让更多人知道了巴城,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茶馆。”巴城镇飞鸟茶馆主理人黄毅群有感而发:“剧中有场戏就在茶馆二楼拍的,回忆当时在剧组里发生的趣事,有太多的不舍。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多,我们更应该把巴城老街的昆曲文化、书法、茶文化传播出去,让每一个来过老街的客人都留下美好回忆。”

作为巴城的文化瑰宝,昆曲元素在《北上》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剧中人物的昆曲表演、昆曲背景音乐的运用等。如今,巴城老街已复刻完成部分剧中场景,并结合不同主题打造各类打卡点,“运河人家”茶馆开业、“时光鲤”文创小店定期更新“巴城好物”。据统计,自北上开播以来,客流量31.4万人次,去年同期6.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1%。上周末两天,巴城老街共接待游客约45000人。“剧集场景+地标景点”的深度绑定给“文化”老街注入了新鲜血液。

《北上》是一部以“运河申遗”为叙事支点的电视剧,通过影视语言活化了运河非遗资源。接下来,巴城计划打造北上市集,串联大华子之家、年代照相馆等现有打卡载体及龙云崌茶楼、时光鲤等新兴业态进行统一市场化管理;4月,通过林石嘴垂钓节、巴解园骑行活动、华东开心农场花灯节等户外休闲节庆活动,联动巴解园、双湖欢乐园,将老街热度传导至整个阳澄湖景区;推出“春水江南·寻迹《北上》”、“盛夏光影·研学漫游”、“金秋蟹宴·美味巴城”、“年俗雅韵·拾忆暖冬”四条四季主题线路,从一地的“观光游”升级到全域的“体验游”。
“文旅+”激发全域旅游亮点
作为江苏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巴解园前身是阳澄湖水上公园,占地3.7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周边绿化面积超91万平方米。区有“中华蟹道”主游览轴线、“蟹园春秋”、“落月满塘” 等主题区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养生、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场所。

在昆山双湖欢乐园里,两万平方、百万株、十几个品种的郁金香花海是巴城“春赏花”旅游品牌的重头戏。园内还有露营烧烤、儿童游乐等项目,是赏花、游玩、出游的好去处。眼下,大片郁金香花田绚烂夺目,不少游客身着浅色春装,在花海中驻足留影。

谷仓变成loft民宿,筒仓改建而来的观景台,相得益彰。位于正仪古镇,紧邻阳澄湖的有熊酒店,以江南文化社群营造的方式,为粮库历史建筑注入全新活力。“酒店不仅保留了粮仓的古朴韵味,还巧妙地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其中,为旅客提供了一处充满历史气息的现代住宿体验。”据酒店负责人介绍,酒店以“渔、樵、耕、读”为主题,融入农耕自然、营造品质生活三大主题重构空间布局。不仅是昆山首个江南人文度假酒店,更是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正仪粮库始建于1949年,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依托住宿餐饮、文化展览、活动交流等功能,以雅集文化聚落为特色,引入有熊品牌的 “桐华书屋”,开展农耕教育活动,唤起人们对城市田园人居的美好记忆,打造可读、可赏、可游的人文新地标。
阳澄湖畔的巴城,凭借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设置,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激发起对取景地的浓厚兴趣与向往。这场由影视IP引发的文旅热潮,更是带动了影视剧与城市文旅之间的深度联动与双向奔赴。
原标题:《昆山巴城借势《北上》,激活运河文旅新业态》
栏目编辑:黄佳琪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