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评论员 王卫
时值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祭祀扫墓、缅怀先辈的传统节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正逐步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推进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推动新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成为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强化宣传引导。移风易俗重在“润物无声”的宣传与引导。通过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不良习俗,如简化婚礼、葬礼等庆典活动的规模和形式,有助于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人们能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与发展。
加强制度约束。移风易俗,既要做好倡导,也要加强制度约束。通过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规定彩礼的最高金额、直系亲属礼金的上限等措施,从而有效遏制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干部示范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要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践行者、监督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同时,要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成为树立文明新风的典范。
移风易俗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民心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减负”工程。传承民族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唯有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打破陈旧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才能真正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