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已是暮春时节,但天气仍然不暖和。永登县通远镇团庄村的几块地里,村民火高雷穿着棉衣和其他一些村民开始种萝卜。火高雷说,“这可不是普通的萝卜,人家是吃萝卜,我们要的是萝卜结的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种子代工”在永登悄然兴起。
“我们就像种业的‘代工厂’,公司下订单,我们负责生产,种出的种子不愁销路。”合作社负责人孙天渊说。
通远镇海拔2100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是理想的种子繁育地。“这里种出的西瓜杂交种纯度能达到98%以上,比国家标准高出2个百分点。”孙天渊说,特殊的气候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抗逆性筛选,品质更优。
这种“种子代工”的模式,正在让永登的冷凉气候变成“制种优势”。毕业于种子专业的孙天渊,曾在酒泉制种企业工作多年。2018年返乡创业后,他发现当地农户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而大型种业公司又急需稳定的生产基地。于是,他成立永登科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多家种企合作,成为专业的“种子代工”基地。
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上游企业提供亲本种子和技术标准,合作社组织农户按要求生产,企业再以保底价回收合格种子。孙天渊告诉记者,虽然是“代加工”,但质量控制毫不含糊。每到种子成熟时,上游公司会对每批次种子都要检测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确保达标后才回收种子。
火高雷去年种了1亩制种芸豆,在公司的全程指导下,收入4300元,此前地里种的小麦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每亩收入约500元。像火高雷这样的制种农户在通远镇有60多户,种植面积300多亩,户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生产的种子包括西瓜杂交种、萝卜常规种、菜心等6个品类,其中,西瓜杂交种因抗病性强、产量高,成为广东、海南等地种植户的抢手货。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深入推进,永登县这种“轻资产、重技术”的“种子代工”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为干旱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提供了新思路。(王立命 张春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