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成都航空枢纽货运吞吐量超27万吨,同比增长约24.61% 鲜三文鱼、鲜虾进口全国第三

0

4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民航局西南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成都航空枢纽货运吞吐量达27.03万吨,同比增长约24.61%。其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达到10万吨,同比增长23.94%,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达到17.03万吨,同比增长24.91%。

这一系列增速不仅巩固了成都“百万吨级”航空货运城市的地位,也折射出成都的国际物流通道优化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飞机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跑道上滑行

成都国际快件同比增长49.5%

有企业对欧洲货物量较去年增长四倍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端连接工厂,一端连接市场。作为区域经济的“晴雨表”,物流数据折射出成都的货运能力的发展。

空港快件中心作为成都国际快件和出口跨境电商集散地,一季度累计操作快件数量约为3648.3万件,同比增长49.5%货重约为3.7万吨,同比增长58.4%。据快件中心现场负责人张莎介绍,“目前快件中心共有3座仓库,入驻了DHL、中外运跨境电商、四川汇通天下、广东高捷等18家企业。”

张莎表示,这些企业运输的货物主要出口至欧美多国,“由于成都的区位优势,飞往欧洲的运营成本更低。因此,从快件中心出港的电商货物,其欧洲货运航线数量会多于赴美货运航线。”

成都空港国际快件中心

作为较早入驻快件中心的企业,四川汇通天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薇表示,从今年以来的货运量来看,目前,汇通天下的货物主要是跨境电商,出口运往欧洲国家,每月接近7000吨,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倍。“成都处于欧亚航路中点,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上近年来持续加快国际航线拓展,有力保障企业出海。”

成都的出口货运量在增长,进口货运量同样也在增长。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四川外贸进出口1662.7亿元,同比增长5.9%。消费品进口28.5亿元,增长2.9%,其中冰鲜三文鱼、鲜虾进口规模均列全国第三。

今年3月末,成都三文鱼加工中心在青羊区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正式开业。作为北京水产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首个加工中心,该中心由首农供应链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以冰鲜三文鱼进口货值为例,目前我们每天的货值在50万元左右,每周进口约2000箱三文鱼,货值约400万元—500万元。”该公司副总马小刚介绍,这些三文鱼主要来自北欧地区,包括英格兰、冰岛、挪威等,“待满产后,今年的目标是贸易端突破4亿元—5亿元。加工零售端突破1.5亿元。”

4月,成都陆续开通新航线

“全货机+腹舱带货”方式联通国际市场

外贸货运数值持续增长,离不开成都的国际航空市场活跃。据了解,今年以来,成都继续加快国际全货机航线拓展,已先后开通了直飞达卡、德里、阿姆斯特丹等国际全货机航线。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数量为73条,数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是最多的。进入4月,随着一批国际客货运航线开通,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全球通达水平和辐射能力。

天府国际机场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了解到,4月26日,成都将新开通直飞迪拜全货机航线,由国货航采用A330全货机执飞。

据悉,该航线实现成都与中东地区之间全货机航线“零突破”,运输货物将以跨境电商商品、电子产品等为主,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及华东、华南跨境电商货物架通直飞中东的稳定空中货运通道,进一步发挥成都航空中转枢纽能效。

红星新闻记者还了解到,成都在4月还会开通多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包括成都直飞马德里、巴黎、槟城、雅典等国际客运航线。成都将通过“全货机+腹舱带货”方式,为出入境货物架通高效连接全球市场的空中新捷径。

“航空货运快速发展,既体现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枢纽能效,也折射出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适航产业蓬勃发展。”中智物流智库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构建了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与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构建起与产业集群发展深度融合的高效航空物流供应链体系,为外地开放型产业货物构建起高效的国际运输通道。

红星新闻记者 胡谦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