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文/图
4月3日上午,深圳地铁10号线冬瓜岭站,76岁的王朝珠老人端详着站台上的书法站名,“冬瓜岭”几个字仿佛跃然纸上般鲜活灵动。身后,满载乘客的地铁列车呼啸而过。这一瞬,山西姥爷难掩激动心情。“谢谢深圳地铁,谢谢深圳人民!大家对我的喜爱让我全家都很激动,我还会继续努力。”带着山西口音、身形瘦削的王朝珠表情欣喜又感动。

深圳人接力为山西姥爷圆梦
4月3日,深圳地铁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山西姥爷王朝珠与地铁10号线冬瓜岭站的合照,瞬间引爆全网。网友们纷纷留言:“欢迎姥爷来深圳!”“今天,又被深圳暖到了!”记者了解到,在为期4天的行程里,姥爷和家人还将奔赴深圳“魔法图书馆”、华为总部、甘坑古镇等地参观打卡,这个吸引全网关注的暖心故事还将持续“上新”。
身在山西吕梁的老人王朝珠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深圳网友温暖点赞,被陌生的深圳人亲热地喊“姥爷”,还被深圳这座数智时代的“赛博”城市热情相邀。“深圳人的友好和热情,只有亲身感受才能懂得”孙女张嘉慧说:“感谢深圳的家人们!”
如果说深圳速度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硬核支撑”,那深圳温度则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柔软力量”。连日来,“欢迎姥爷来深圳”的留言持续刷屏。到今天,姥爷与地铁10号线开心“同框”,这场“圆梦”之约从美好期待成为双向奔赴,让姥爷和家人遇见了深圳的美好,也成为城市文化中的动人一页。
姥爷点赞深圳文化地标
除了参观地铁10号线沿线站点,姥爷此行还特地打卡了有着地铁“颜值天花板”之称的岗厦北枢纽,现场感受了深圳地铁和城市建筑科技艺术之美,点赞称“每个地铁站都是深圳文化的风景线。”
为了表达对深圳人民的谢意,姥爷在岗厦北“深圳之眼”现场挥毫,写下“情满鹏城”。此时,亿万网友也在屏幕前触摸到了深圳城市的温度。
记者看到,截至发稿时,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已吸引了超千万人次关注,网民纷纷点赞:“深圳把浪漫写进了地铁站”“深圳温度,深圳速度!”“这泼天的流量被深圳接住了!”

深圳不止有速度还有温度
城市文明,源于文化。在“硬核科技”加速涌现的深圳,除了“速度”,还展现着“温度”的一面。
比如,地铁里像10号线这样“行走的书法展”不止一处。早在2004年,地铁1号线首通段(罗湖—世界之窗)开通时,站名就采用了手写书法体,把有温度的书法搬进繁忙的车站,也借书法在新时代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2019年9月,深圳地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三期工程车站书法站名征集活动,展现了深圳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
“这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144个城市和地区的2200余幅作品,王朝珠老先生的作品就在其中。”据深圳地铁建设设计部工程师程荣回忆,“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读到了各地人民对深圳的情感和对深圳地铁文化建设的支持。”
截至目前,深圳地铁共有1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6号线、10号线的66座车站站名由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书法家题写。短短的地铁站名,少则两个字,长则四五字,经由不同书写者的雕琢透出截然不同的气韵,在一趟趟地铁抵达和离开的瞬间,为过路的市民、游客留下深圳的温暖印象,也为城市的气质作下注解。
山西姥爷王朝珠的深圳之行很快就会结束,但深圳“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善意之举不会结束。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还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创新的姿态,书写更多属于深圳独有的风景和故事,把“流量”淬炼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