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广东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各类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引题)
活跃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首位(主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颖思
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的各项部署,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指标持续向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活跃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各类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成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实基础。
“生得出” 单位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五年来,广东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厚植经营主体发展沃土,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统计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65.90万个,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53.2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下同)49.0%,年均增长8.3%;个体经营户813.47万户,增长57.2%。放眼全国,广东法人单位总量占全国近七分之一,分别比江苏、山东和浙江多175.2万个、187.4万个和237.9万个,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持续不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提升市场准入效率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经营主体环境提升行动,推行高效办成企业开办“一件事”,推动企业开办“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同步办理营业执照、公章、税务、社保、公积金等事项,企业开办时间从35天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全省企业开办网办率达98%。各地加大改革力度,创新音视频双录无介质电子签名、登记注册“网上预审”等新技术,2024年以来全省日均新设经营主体7737户。
“长得大” 企业营收总规模不断攀高
五年来,广东大力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造规范透明政务环境,持续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数量在各类单位中的规模和占比不断增长,营业收入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增加149.27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52.7%,高于所有单位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92.9%,增加2.3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92万亿元,增加17.78万亿元,增长50.6%。
广东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20条”,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稳妥实施新公司法,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调整注册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粤星火”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品牌,建设“星火贷”个体工商户专属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活得好” 国企能干、民企敢干、外企敢投
统计显示,各类经济成分企业齐发展,展现广东经济向好新气象。从企业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保持适度规模,私人控股企业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外商控股企业数量增长迅猛。
广东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行动,强化企业功能定位,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全面增强。2023年末,全省共有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2.2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15.8%,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半壁江山”,国资国企体制进一步优化;广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2023年末,全省共有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419.5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60.0%,占全省企业法人单位比重97.0%,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比重超六成;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招强引优,严格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控股企业迅猛增长。2023年末,全省共有外商控股企业法人单位2.49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76.2%。
“结构优” 实体经济为本与服务业现代化双轮驱动
五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末,全省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资产总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占第二产业比重77.6%、80.5%、71.8%和80.1%,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成功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全国来看,广东制造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了1.1个和1.6个百分点。此外,企业的发展还带动相关行业个体经营户有序增长,2023年末,制造业个体经营户70.5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5.7%,其中,工业大个体数量超百家,成为充实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2023年末,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总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9%、22.7%、67.2%和67.6%。其中,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门类法人单位数分别增长68.4%、49.5%和47.9%,企业法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9.5%、62.8%和7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国比重达15.3%,其中两成为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动能新” 高质量发展集聚新优势
五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3710个,增长60.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5%,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6644.11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0555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9%。其中,信息服务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53.6%、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18.7%,高技术服务业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建设。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增长13.4%,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增长48.0%,全年发明专利申请增长59.3%,产业与科技创新互促的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衡” 龙头更优、短板变潜力板
五年来,广东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2023年末,珠三角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02.52万个,占全省比重86.4%,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占全省比重超九成。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法人单位分别为20.13万个、21.36万个和21.88万个,分别增长65.3%、19.8%和38.4%。汕尾、阳江、河源、清远、潮州制造业法人单位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增长119.9%、35.9%、32.1%、60.2%和34.4%。个体经营户中,珠三角地区数量增长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提升至64.9%,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个体经营户中的制造业,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从业人员增速均超过珠三角地区,分别增长51.2%、37.0%和42.4%。
总的来看,五年来,广东坚持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再上新台阶,有力夯实高水平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