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一篇《我的小学一年级》,文中回忆孩提时农村生活的桥段,引起了很多年近花甲年龄段的朋友关注,一位高中的同学她在群里说:“小时农村的生活她没有经历过,可她读小学时,曾经在夏收时拾过麦穗。”她的这句话又勾起了我小时候在农村年年拾麦穗的回忆,我禁不住拿起了笔,把我小时候拾麦穗的往事整理成一篇小文章,希望在曾经的故事中找回自己年少时的影子。
小时候我是在淄博市博山区岳庄公社岳西村长大的。那时的村民叫“社员”,主要就是靠种植业为主。一到夏收,我们学校就放假。城里的孩子管这样的假期叫暑假,我们农村的孩子叫“麦假”。
“麦假”一放,我们这些孩子的生活就进入“拾麦穗”模式。大家会按照学校的安排去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拾麦穗。一至五年级的学生统统都被编在一起,由一名学校老师带队参加夏收劳动——“麦假”里的老师们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拾麦穗的时节天气通常很热,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拾麦穗,确实不是一个好活,拾麦穗的孩子们热汗淋漓,晒成“黑人”。我想现在的孩子恐怕没有谁能服了那个苦,即使受了这个苦,如今的家长也不会舍得。那时我们这些孩童,没有谁会因天热而不参加劳动,如果谁无故不参加劳动,甚至会被大家耻笑或瞧不起的。社员用镰刀收割完麦子打成麦个运走后,我们将剩下的零碎麦穗再捡起来,放到从家里带的竹篮、柳条框子,也有的是拿的布袋子,中午时,在老师带领下,将拾到的麦穗拎到打麦场上,倒入生产队的麦堆里。直到生产队的地里麦子都收完,我们每块地都拣一遍,拾麦穗的劳动这才算结束。记得有一年,我们在村里南山拾麦穗,忽然一片乌云飘来,不大一会儿,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便骤然而至,拾麦穗的地点距离村庄有5-6里地,周围也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老师说:“同学们拿上麦穗快回家躲雨吧。”,于是,大家一哄而散,大点的孩子腿脚快,我们这些小点的孩子咋跑也没有雨快,等跑到生产队的麦场屋里,个个都已经变成了落汤鸡。当晚,我就感冒发烧了,第二天母亲和我去村卫生室拿了些感冒药,也没有休息,依旧早晨去捡拾麦穗,病好了后,自己总觉得鼻子不通气,现在想来也许是这次拣麦穗淋雨感冒没有彻底治愈导致,成了纠缠一生的慢性鼻炎吧!
麦假结束后,带队老师会根据我们的劳动情况,评出麦收劳动积极分子一、二、三等奖。一般一等奖是一支转帽钢笔,二等奖是一支圆珠笔,三等奖是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获得一等奖的一般就2-3个人,获得二等奖的一般6个人左右,剩余全是三等奖。获得一等奖学生会相当兴奋,当老师公布出来后,他(她)们会拿着奖品故意卖弄,引得没有获此大奖的羡慕不已。记得我在三年级时曾经获得过一等奖,高兴地拿着战利品“转帽钢笔”,一个多月都爱不释手,偶尔把这支钢笔别在上衣口袋上到处炫耀……
夏风又起,麦浪十里。也不知道,麦收之后,麦地里还有没有那个拾麦穗的少年——那有苦有乐的拾麦穗生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