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浣花草堂,白居易有庐山草堂,王维有辋川别墅,李白曾携妻隐居碧山桃花岩下。
岑参少年时在嵩阳和颍阳两座草堂潜心攻读,20岁之后则随兄长在终南山高冠草堂耕读。
每一座草堂都有故事,杜甫求安居,白居易寻解脱,王维寄情山水,李白则为待时而动。
学而优则仕。岑参隐居草堂亦是为求取功名,三十岁那年,他以一甲第二名的成绩高中。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经史部考核后,他只得了一个看管兵甲器杖钥匙的小官。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于这样的人生际遇,岑参很是失望,所以常常告假回草堂小住。
在那些失意的日子里,高冠草堂就是慰藉他心灵的港湾,只有回到这里,他才眉头稍展。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即作于彼时,此诗气势磅礴,抒发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唐 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简译:
轰隆隆的雷声在太白山旁边震响,连绵起伏的群山顷刻间就被笼罩在雨雾里。
站在高冠草堂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有一半飘散入紫阁的松林中。
眼前这壮美的自然景观真让人陶醉,同时它也让草堂隐居的生活更富有趣味。
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家里还有几亩田地可耕种,而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其实,自己很早就知晓那些有识之士的见解,而自己的内心也恰与他们相通。
可是,如今的自己却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内心不免为沾染尘俗而感到愧疚。
外出为官,远离草堂,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
暮色四合,飞鸟投林,不由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之畔又传来报时的晚钟。
赏析:
远听太白惊雷,近看紫阁流云,这首五言诗通过描写归山的逸趣,抒发仕途失意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前四句先声夺人,写在高冠草堂中欣赏终南山雷雨中的壮观景象,气势磅礴,景色绮丽,雄阔无比。
太白就是太白山,在陕西邱县南,是终南山的最高峰,祖咏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诗句。
白阁和紫阁都是终南山上著名的山峰,以高峻秀美著称,和太白山一样,都位于高冠谷草堂的东面。
岑参草堂的高冠谷则位于长安城南20公里秦岭北麓的终南山中段,也就是太白山之西和白阁峰之西。
理清了方位,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这四句的诗意,诗人站在草堂窗前,向东眺望终南山中的烟雨。
空中乌云密布,震耳欲聋的雷声从太白山远远地传来,一阵电闪雷鸣后,滂沱大雨紧接着倾盆而下。
一时间,这铺天盖地的大雨,将终南山上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都笼罩在茫茫雨雾中了,一片苍茫。
草堂东面白阁峰上的乌云,如万马奔腾般涌向紫阁峰茂密的松林中,满山的虎啸龙吟,渐近草堂。
雷鸣,雨至,云涌,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短短四句话,即描绘出雨中终南山雄阔无比的恢宏气势。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第五句至第八句承上,抒发草堂观赏胜景的愉悦之情,以及对自己拥用这座草堂和高冠谷田地的庆幸。
衡门既美景,衡门指高冠草堂,站在草堂的窗前,终南山雨中胜景即扑面而来,隐居是如此富有趣味。
岑参20岁入长安寻找仕机会,可一无所获,遂同其兄在高冠谷置地筑草堂隐居耕读,这一待就是十年。
所以,岑参说自己庆幸有数亩田地,可以学东汉隐士羊仲和求仲那样躬耕度日,尽情地享受四时美景。
前两句承上,因为终南山气势恢宏的胜景使得隐居生活充满乐趣,所以才有后两句的庆幸,也是启下。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第九句至十二句承接七、八句,是彼时诗人的思想活动,既然早就知道隐居的快乐,何必出仕自寻烦恼。
岑参出身仕宦之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入朝拜相,父亲官至仙州刺史,后家道中落,饱受凄寒。
岑参天资聪颖,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诗会文,少年时他曾在嵩山的少室峰和太室峰结草堂潜心攻读。
可是,学问广博的岑参直到三十岁才经科考入仕,虽然进士考试的成绩很高,但被授予的官职却极微小。
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就是管理兵甲器杖和禁中钥匙的小官,每日重复着琐碎的事务,与其理想相去甚远。
彼时岑参三十岁,已届而立之年,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是迷茫,故有“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之句。
达士即明智达理之士,偶是恰好之意,自己早就知道智者的归隐之乐,可还出山入仕,心中感到愧疚。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后四句从感慨中回到当下,自己出仕后,难得再把玩昔日的钓竿,就连那舂米的石碓(duì)也被闲置下来.
沉吟间,云散雨歇,山中已经是暮色四合,倦鸟都已飞回林中的巢穴,从草堂南边的溪涧传来悠扬的晚钟声。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高冠谷极美,但“自怜无旧业”、“只缘五斗米”,故唯有“辜负一渔竿”了。
明明厌倦了当下的差事,可是为了生活又不能归山,一是仅凭几亩地难以维持生活,二是他并不甘心理想破灭。
所以,此诗的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如南溪的晚钟一般,余韵悠悠,写尽了彼时诗人的无奈和思绪万千。
后记: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命是官职,周代的官秩分为九命,一命是职务最低的,所以岑参彼时是极为失望的。
多年来刻苦攻读为科考入仕实现理想,可最终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其入仕之心也就没有先前那般强烈了。
每日琐碎刻板的工作,让其不厌其烦,所以,只有回到山中的草堂,他才能得以放松自己的心情,获得短暂的快乐。
隐居高冠草堂历尽十载耕读,后科考进入仕途,之后又数次回归,未出塞前,高冠草堂承载了岑参太多的悲喜交集。
这首《因假归白阁西草堂》绘景雄奇瑰丽,境界优美,诗风慷慨豪迈,气势恢宏,写出对自由现实生活的向往之情。
《新唐书 岑参传》